4月24日,时长70分钟的AIGC大电影《海上女王郑一嫂》在新加坡上映。这部全球首部进入院线公映的AIGC长片,打破了行业对AIGC内容时长的认知,其情节连贯、画面流畅。

AI用于长片制作面临诸多挑战。剧本体量大、故事线和角色复杂,对AI内容处理能力要求极高;场面调度复杂,AI生成的镜头常千篇一律;大银幕会放大细节问题,如动作不连贯、人物“撞脸”“变脸”等。在《海上女王郑一嫂》的制作中,AI在长对白、长镜头画面处理上存在缺陷,这源于AI底层处理逻辑与电影拍摄“作者性”的冲突。同时,人物“撞脸”和“变脸”问题也难以解决,团队只能采取人工补救措施。
该影片剧本由“人类”团队创作,分镜头剧本虽借助AI但效果不佳,因为创作环节需要人的创意构思,这是AI目前无法替代的。不过,AI在影视制作中也有优势,如灵活性高,不受天气、演员档期等因素限制,能节省时间和成本,降低拍摄门槛,尤其利于新入行的创作者和团队。
FizzDragon制作《海上女王郑一嫂》,更多是将其作为名片吸引关注。该公司在AIGC+影视文化领域广泛布局,涵盖短剧、文旅、教育等。如今,AI对影视行业的渗透从单个环节扩展到全流程和产业链,业内态度也从抵触转为主动拥抱。 詹姆斯·卡梅隆看好AI在视效处理上的应用前景,认为能降低成本。在《海上女王郑一嫂》后期制作中,AI能处理约60%的重复性基础工作。国内外大厂纷纷开发AI应用,影视工业AI基建不断完善。不同AI工具各有所长,如海螺AI人物演技生成效果好,Runway大场面质感佳。
多位知名导演参与AI创作实验,虽对AI工具能力不完全认可,但也从中获得灵感并摸索出优化使用方法。AI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在影视产业中的作用,但随着协作深入,它能成为提升创作质量和制作效率的助力,为影视行业带来新变化和解决难题的新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