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——价值塑造·智慧赋能:计算机类研究生“三融三跨三新”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

2025年09月11日教学研究

    ●成果简介



价值塑造·智慧赋能:计算机类研究生“三融三跨三新”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


本成果遵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,坚持‘四为方针’,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,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,提升导师队伍水平,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”的指示,结合国家重大战略与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教育规划目标,自2018年起,以计算机和数媒国家一流专业和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为契机,以交叉学科博士点为牵引,构建“本硕博”贯通培养下“计算机与人工智能+”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。

本成果立足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,打造“思政+学科+场景”全方位融合育人体系,系统构建以“科教融合、科创融合、产教融合”三融筑基、“跨学科、跨平台、跨视界”三跨突破、“培养范式场景创新、培养服务供给创新、能力分析要素创新”三新智慧赋能为有机整体的人才培养机制,有效破解了研究生思政教育本科化、科教产创协同低效化、学科培养孤岛化和培养范式传统化等现实难题。通过实践检验,研究生家国情怀与使命责任感显著增强,选择入伍从军、援疆、援藏及参与对口支援科技项目的人数明显增加。在“三融三跨三新”机制推动下,学生复合创新能力全面提升:在校研究生100%参与课题研发,独立主持创新项目20余项,人均发表学术论文2篇(半数以上属交叉研究方向),获省级以上科创竞赛奖100余项,企业技术难题转化率提高40%,孵化专利20余项,相关技术应用于智慧医疗、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,毕业生获用人单位“岗位胜任力强”的广泛好评。

成果契合教育数字化战略方向,建成高水平师资团队,推动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,并在山东建筑大学、山东工商大学等省内高校及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外院校实施推广,形成良好示范与辐射效应,为具有学科特色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操作的实践样本,助力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系统性升级与数字化转型。


170F0


具体解决如下教学问题:

突破研究生思政教育“本科化”,构建契合高层次人才特点的思政教育体系,强化科技报国使命与破解“卡脖子”难题的责任担当;

扭转科教产创协同“低效化”,通过深度融合机制打通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转化堵点,提升研究生实战能力与创新效能;

打破学科交叉“孤岛化”,建立跨学科创新共同体与系统化能力链,培养能够应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挑战的复合型人才;

变革培养范式“传统化”,以智慧教育手段推进场景化教学、个性化培养与能力动态评估,精准激发研究生创新潜能。


    ●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(点击查看)


    成果创新点(点击查看)

    

    成果应用成效(点击查看)

    

    佐证材料(点击查看)

关闭